lyrfan 发表于 2014-10-16 22:42:46

现实是谁知道邓州是渠首,只是我们自己意淫,都是人家大南阳的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36eb1b8b1119313c743ffb855380c10/809efc1f4134970a70636f5596cad1c8a7865d00.jpg

wztsdsp 发表于 2014-10-16 22:42:56

顶一下

qwew 发表于 2014-10-16 22:43:02

活动基本上和全地形车锦标赛吻合但不冲突,据说有央视记着来直播赛事。是不是刚好可以宣传一下这个活动http://static.tieba.baidu.com/tb/editor/images/client/image_emoticon25.pnghttp://static.tieba.baidu.com/tb/editor/images/client/image_emoticon25.png

金融小美女 发表于 2014-10-16 22:44:14

qwwwwwwwww 发表于 2014-10-16 22:44:37

南水北调邓州情的征文启事是假的吗

七十年代生人 发表于 2014-10-16 22:44:43

好呀

无缘无故 发表于 2014-10-16 22:44:53

占位召唤 @鹤舞银沙sky你妈死了,赶紧回家

hunteryc 发表于 2014-10-16 22:45:18

利在当代,弊在千秋。

a22722 发表于 2014-10-16 22:45:21

赞!此贴应置顶!

bibin 发表于 2014-10-16 22:45:23

邓州人用生命谱写的壮丽史诗
近年来,南水北调中线渠首一次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中央电视台午间预报河南省会天气的时候,用的画面就是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画面中波光粼粼,青山绿水中渠首大桥如一道彩虹横架南北,巍峨的渠首闸如小山耸立,两岸苍松翠柏,风景迷人。然而,你可曾知道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工程与邓州的故事,你可曾知道朴实勤劳的邓州人为此付出了一代人的青春乃至生命。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在邓州城西约30公里的丹江岸边。秋日,我们驱车渠首,站在坝顶,放眼处,一条松柏掩映、迤逦而去的长渠尽收眼底。说是渠,其实是一条不小的江。看烟波浩淼、满目青翠的一幅画卷,疑似置身秀丽的南国水乡。
邓州人称南水北调中线渠首为引丹陶岔工程,目前已建成的第一期骨干工程有:一座过水能力为500个流量的渠首闸和4400米长的引水渠,一条通过120个流量、37公里长的总干渠,70公里长的干渠,下洼枢纽工程以及沿渠的主要建筑物203处。
引丹渠首工程从1968年开始施工, 1974年8月16日基本建成通水,1976年竣工。在将近8年时间里,完成了4.4公里的引渠工程和渠首闸,包括灌区在内共计完成土石方3470万立方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5.5万立方米。八年中施工用去的钢丝绳达七百吨,开挖的土石方若筑成一米高、一米宽的长墙可绕地球一周半。
随着“老陶岔”们的深情回忆,一部人类战天斗地的壮丽史诗越来越清晰地呈现于我们眼前了。渠首,一部厚重的历史之书,一部用歌、泪、汗水、鲜血和生命融成的旷世之作。30年弹指一挥,让我们掀开这部书的一角吧——
二、“没有一分钱也干!”
引丹工程费用上,国家投资的只有引水渠和渠首闸。干渠、支渠、斗渠等,国家并不投资,需要地方筹资。当水利部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负责同志问时任邓州工程指挥长翟荣耀敢不敢干这项工程时,翟荣耀干脆地回答:“敢干。没一分钱也干!”
在那个特殊年代里,生活和工程施工条件极为艰苦,但邓州两万人的专业队坚持六年。在前方任务大艰巨的情况下,后方的百万父老勒紧裤带,每人奉献100元,竭尽全力支援前方,从吃的粮、烧的柴、花的钱、用的木材、铁料,后方总是首先保证前方。此时为了陶岔工程,公社、大队、生产队,很少建房,也很少购买新式生产工具,把后方搞得筋疲力尽。可以说,邓县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国家的投资。
陶岔工程是原邓县(今邓州市)全县一百多万人的心血工程。当时的邓县青壮年几乎都到陶岔



╭━━━━━━━╮
┃––••••––┃
┃███████┃
┃███████┃
┃███████┃
┃███████┃
┃███████┃
┃ ––⊙–– ┃
╰━━━━━━━╯
iPhone6
¥1.999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南水北调邓州情”文化宣传周

邓州市,邓州网,邓州吧,邓州论坛,邓州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