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因谐音“我爱你”
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不少人选择在这一天
扎堆登记结婚 而当领到小红本的时候 恭喜,你们已经成为合法夫妻了!
但是你知道
以前的结婚证可不长 这样!
多图预警 以前的结婚证长啥样?
▲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的婚书,这一时期的婚书多为红纸墨书。
这些婚书见证着媒妁之言与自由婚恋观念的交汇,蕴含着人民群众积极向上的婚姻观、价值观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从古至今,男女婚姻都是终身大事,口说无凭,婚书为证。“展品中年龄最大的婚书已经‘196岁’了,是清朝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的婚书。”本次展览的承办方负责人——深圳市励德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创始人、婚书收藏爱好者李永良介绍。
这份婚书尺寸为95×27厘米,红纸墨书,封面是烫金的龙凤吉祥图,工整的毛笔楷书为整份婚书赋予庄重的气息,婚书上清楚记录了新娘的生辰八字,介绍人、主婚人、祖父母甚至曾祖父之名,唯独不见男女当事人的姓名。李永良解释道:“封建时期缔结婚姻多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甚至在洞房花烛夜才能知道对方长什么样子。八字相合、门当户对是当时姻缘能否结成的关键因素。”
▲民国时期的婚书出现“龙凤呈祥”等元素。
相比简约的清朝婚书,民国时期的婚书受到西方思想影响,文字内容上不再体现生辰八字、聘礼等,取而代之的是“情敦鹣鲽”“祥叶螽麟”“永结鸾俦,共盟鸳蝶”等华丽辞藻,并普遍绘有龙凤呈祥、鸳鸯戏水、富贵牡丹等吉祥饰物。
“这一时期的婚书不仅有了新郎新娘的名字,材质也更加丰富,出现了丝绸、绢帛等材质的婚书,有的还邀请名家作画或刺绣,样式十分精美。”李永良说,“而且新人还会拍结婚照,他们身穿西装、婚纱,手捧鲜花,不仔细看还以为是现代婚纱照呢。”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婚书的时代特征开始鲜明起来。当发现结婚证上出现石榴、玉米、麦穗等元素时,便可知道这是上世纪60年代的结婚证。“此时的人民劳动生产热情高,有的结婚证上还会印‘同心偕老,劳动致富’。”李永良介绍,而结婚证上出现的五角星、五星红旗等图案,则为结婚证赋予庄严、肃穆的时代气息。
▲上世纪50年代的结婚证,出现麦穗等元素。
▲1965年的结婚证,出现麦穗、瓜果、向日葵等元素。
改革开放后,结婚证渐渐由奖状式改成本子式,方便携带。2004年,我国开始启用新式婚姻登记证,统一了封皮等用料,还增加了多种防伪技术,证件内芯印有统一编号。
▲1978年的结婚证。
一位观众表示:“在我眼里,这里的每一份婚书,都可以被称为是‘爱情的文物’。特别是在结婚还需要打报告的时期,透过那一份份结婚申请报告,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深意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