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邓州人关注的
新华路平成门建设,
已于今天(6月20日)下午
恢复通车! 据了解,作为首批开工修复的项目,邓州城墙将按照明代记载的高9.6米,下宽11.2米,上宽9.6米进行修复,城门楼均为上下二层,歇山顶,两层均面阔三间。在规划设计前,我市邀请诸多专家进行科学论证。先后对接中青旅、上海同济大学设计院等国内业务水平一流的策划、设计单位,并邀请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童明康和知名大学教授莅邓,反复研究史料,实地考察,深入探讨古城修复方案的实施路径。
邓州唐宋故城(古穰城,明代以前)已不复存在,其城址位于今邓州外城东南1公里许,西贾村以东。分内外2城,外城周长12公里(比明清邓州外城规模更大)。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十二月,元军血洗邓州,古穰城毁于战火。现存邓州古城为明清时期所建,受损于民国战乱。解放后由于城区及人口的不断发展,内外城终被民房“占领淹没”,只剩下外城的部分残垣及两条回形城河水系,依旧在诉说着古城的过往。在八零后小编的儿时记忆里,在外(土)城墙上走着基本可以绕城一周,上面长满了柏树、酸枣,小伙伴们在上面捕过蝉、挖过何首乌,是我们那个时候的儿童乐园。随着平城门及西段城墙重修,邓州古城有望逐步恢复往日雄姿。也许城墙已没有了护城安民的军事意义,但她在历史、文化层面仍然意义重大,是发掘城市历史、丰富城市内涵、塑造城市面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此外,设计方案还把突破口、钓鱼台、月牙池等一个个遗迹,镶嵌在以城墙、护城河为纽带的城市回形绿色景观廊道里,并通过亲水栈道、亲水平台、活动场地的设置,融历史文化展示、生态修复和休闲娱乐于一体,让现代城市文明与古老智慧有机融合,交相辉映,形成宜居宜游的新邓州。 城楼上方效果图: 邓州内城(砖城): 隋置邓州,原城久废。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失刺把都攻王权,破之,毁其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金吾卫镇抚孔显知邓,招抚流民,命军千人、民1700户筑城周长2094米,高6.7米,基高7米,池深5米;洪武六年,建门楼四座,为砖城辟四门,东门曰:“振武”(后改为迎旭);南门曰:“拱阳”;西门曰:“平城”;北门无名,为防湍河水浸城,常封闭。城上设角四角楼、炮台四处,瓮城小楼3座,窝铺33处,女儿墙1391处,并有护城河;三门各架池桥。清代知州马迪吉、冯九万、赵德等曾修内城。清末民初,内城只有4个门楼。东南、西南两角各有一个土炮台;女墙实存1001个。1938—1941年为防止日寇入侵固守而拆除。现存古城广场南隅一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