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我市召开第43次重点项目推进周例会,市委书记邓俊峰出席会议并讲话,市长黄登科主持会议。市领导姬欣、绳应勇、郭海洋、刘新明、赵志远、周博、王新堂,市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党工委书记、主任刘奇出席。会议听取了亚行南水北调中线源头项目推进情况、南邓高速建设项目推进情况以及平安大道、南一环东延、工业大道贯通、丹江大道西延等四条道路和荆襄门征迁安置工作(古城路与人民路交汇处)汇报,研究解决重点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会议指出,亚行项目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事关经济发展和百姓福祉。要清醒认识亚行项目的重要性,做好充足的思想和工作准备,全面了解和掌握亚行项目的特殊性,积极帮助解决项目建设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强领导,制定定期推进机制,建立工作责任体系,加强监管,对整体项目和具体项目依法依规监管到位,确保每个项目都是廉政项目、精品项目、经得起检验的项目。会议强调,要全力以赴加快南邓高速和重大城建道路建设项目进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时间节点,项目责任单位要倒排工期,倒算时间、倒查进度,进一步细化任务,责任到人。分包领导和相关单位要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动态跟踪,紧盯不放,直到问题得到解决。要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会议要求,各相关单位要主动靠前服务,及时化解矛盾问题,依法依规做好征迁工作,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政策、法规进行操作。要强化责任担当,层层压实责任,认真研究,深入分析,找准症结,对症下药,牢固树立项目进度就是效益的观念,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面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相关信息:
邓州外城:(土城) 土城为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知州吴大有所建,周长7500米,高6.67米,底宽16.7米,池宽3.3米,深2米,引刁河水灌池;明正德七年(1512年),又增修城高三丈,厚二丈五尺,周长15里7分。辟五门,各门有匾额;大东门“东连吴越”,门外有“唐忠臣封邓国公张巡故里”石碑一通;小东门“六水环清”,门外有“明兵部尚书铁铉故里” 石碑一通;南门“南控荆襄”,门外有“明贤相李文达公故里” 石碑一通; 小西门“金山浮翠”,门外有“宋状元贾黯故里” 石碑一通;大西门“西通巴蜀”,门外有“范文正公” 石碑一通。周围遍植桃、李、杨柳树,清流环绕,绿株垂荫。邓州城数百年来屡有修补。明代知州于宽、王道行、张仙、赵沛等曾修外城。清末民初,外城上有5个门楼,但城墙高度比初建时多有增加。抗战时和砖城同是拆除,但国民党时期又重修,改革开放后,随城市发展,大部分已毁,现在仅保留大东门外一段、重修花洲书院时修复一部分;土城西南部有一段 邓州内城:(砖城) 隋置邓州,原城久废。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失刺把都攻王权,破之,毁其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金吾卫镇抚孔显知邓,招抚流民,命军千人、民1700户筑城周长2094米,高6.7米,基高7米,池深5米;洪武六年,建门楼四座,为砖城辟四门,东门曰:“振武”(后改为迎旭); ▲邓州内城四门 南门曰:“拱阳”;西门曰:“平城”;北门无名,为防湍河水浸城,常封闭。城上设角四角楼、炮台四处,瓮城小楼3座,窝铺33处,女儿墙1391处,并有护城河;三门各架池桥。清代知州马迪吉、冯九万、赵德等曾修内城。清末民初,内城只有4个门楼。东南、西南两角各有一个土炮台;女墙实存1001个。1938—1941年为防止日寇入侵固守而拆除。现存古城广场南隅一段。
|